判断扬声器好坏的标准是 … 价格?

尽管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多数情况下适用,但越来越多的理性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并常常发出灵魂拷问 - 它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

作为专业电声测试仪器制造商,虽然我们不开发任何扬声器,仍有不少朋友咨询有关扬声器评估和选购的问题。我们就试着结合客观参数,看看如何来评价一款扬声器。

💡 这里主要讨论扬声器/喇叭单体,也大体能涵盖音箱成品,但对于包含功放,分频器等在内的整个音响系统的评估则更加复杂。

判断标准

如果仅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一款好扬声器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总结下来,大体是两点:

首先是能在各种频率上发出足够的声音,这一点在如今众多测评自媒体的推动下已经越来越被大众认识到,很多人甚至能说出频响曲线这个专业词汇。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

频响曲线反映的是电声设备在不同频率上能够发出多大的声音。理想中的扬声器当然是能在人耳听力范围,也就是 20 Hz - 20 kHz 上的每个频率都发出大小一致的声音。

根据人耳听力特性,低频和高频或许大一点会更好

但现实显然总是不尽人意。

我们日常见到的扬声器中,95% 都是动圈扬声器,它一般由驱动,悬挂,支撑等部分构成。

动圈扬声器的典型结构

交流信号驱动音圈产生电磁场后,便会在磁体作用下按信号频率运动,音圈运动时会同时带动与之粘合在一起的振膜,振膜推动空气,便发出人耳可听的声音。

振膜等的运动过程中还会受到悬边和定心支片这两个弹性结构的“束缚”,不至于放飞自我。

这一过程涉及的一系列结构都会影响扬声器的表现,所以一款扬声器的实际频响很可能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这个曲线差不多 300 Hz 才完成爬升,又在 1 kHz 前后出现大幅波动,换句话说,它的中低频表现拿不出手。

如果商家敢于展现真实的频响曲线,而不是只会用“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总之一句话,就是通透”这种朦胧美学词汇的话,至少说明他对自己产品还是有信心的。

🔑 看到这里,我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频响曲线越好的扬声器,声音一定更好听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频响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而不是音质的好坏。这也引出了另一个判断标准。

扬声器能否客观还原声音本来的样子。

这里可能存在些许争议,因为在音响界,追求高还原和好听感已经分成两个流派。但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不带主观感受进行评价。所以采用高还原的说法,但无论如何,失真这个参数是能得到一致认可的。

失真(distortion response)

是的,扬声器并不总能百分百按预期方式发声。驱动电压的大小,悬边和定心支片的拉力,振膜振动过程中的形变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失真。总谐波失真 THD 便是评价失真的客观指标之一。

一般认为,1% 的失真几乎不会被人耳察觉,3% 的失真会让人有所感知,5% 的失真则难以接受了。

高次谐波失真则是影响整体听感的重要因素,丰富的谐波失真必不可少,至于多少才算好,则是网上争论的永恒话题。

关于音频失真的内容,还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关于音频失真您必须知道

除了这两个常见标准,还有一些参数我们可以关注,比如:

声压级/灵敏度(SPL/sensitivity)

看到这个参数,很多人可能会说,频响曲线上不是已经有声压级了吗?为什么还要测声压级。

这是因为频响曲线上的声压级是相对值,也就是它的大小与量测麦克风和扬声器之间的距离有关。如果要评估扬声器的绝对发声能力,就需要看其灵敏度。

灵敏度使用声压级单位分贝 dB,或分贝/瓦/米 dB/w/m。通过给扬声器一个 1 w 功率或特定电压的输入,并在前方 1 米的振膜中心轴线上测量声压级得到。

🚨 (对于 8 Ω 扬声器,2.83 v 电压对应的功率就是 1 w;如果是 4 Ω 扬声器呢?)

灵敏度越大,扬声器的发声能力越强,对功放的功率要求自然就越低。

但它也绝非越大越好,试想下一个扬声器只要很小的功率就能发出很大的声音,那么控制底噪和失真等就会变得困难。

🔥 冷知识:声压级增加 3 dB,需要增加 1 倍的能量。

生活中常见的扬声器灵敏度一般在 80 - 90 dB 之间,而那些演出等场合出现的专业音响则可以达到 110dB。

选择灵敏度的大体原则是:小空间近距离,可以选择较小灵敏度的扬声器;大空间,远距离,则需要较大灵敏度才能满足需求。

极性图/指向性(polarity/directivity)

扬声器的工作方式和声音传播的过程决定了只有在扬声器的正前方才能获得最佳体验。很多时候,只要稍微偏转角度,扬声器的频响会急剧下滑。所以很多扬声器厂商也会提供不同角度下的频响曲线:

某品牌扬声器给出的在轴,30° 和 60° 时的频响曲线,大约在 2 kHz 后出现明显分叉。

更全面的判断标准是通过极性图。让扬声器旋转 360°,测量不同角度下的频响并综合在一起即可。

理想中的极性图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圆,现实中,一个所谓的“心形”极性图已经能让人喜笑颜开。

异音(rubb&buzz)

还有一个如今消费级产品中已经很少出现的问题,就是异音(rubb&buzz)。

之所以异音已经不常见,是因为如今的主流生产商普遍会想尽各种办法,采取人工或机器的方式对异音进行管控,毕竟这样的缺陷产品流入市场,是对品牌的巨大伤害。

如果你对如何管控异音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我们的另一篇文章:

异音检测 - 从入门到精通

T/S 参数

Neville Thiele(左) 和 Richard Small(右)

现代的动圈式扬声器最早在 1887 年出现,之后相当长时间内,扬声器及其配套箱体的设计很大程度依靠经验和试错。

19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Neville Thiele 和 Richard Small 两位科学家通过对扬声器系统的等效电路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扬声器性能指标。这些客观指标逐渐获得各类标准和扬声器厂家的认可,如今已成为设计和评估扬声器性能的核心参数。

Scroll to Top